海阳家政 电话13780959132
个人中心
搜索
海阳家政 电话13780959132
文章详情
副标题
海阳家政推荐这个简单的生活方式,为你带来满满的幸福感
2024-06-29
在今天文章的开头,我想请你思考一个问题:
影响幸福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?
不妨先想一想,再往下拉,继续阅读。
可能不少朋友的回答,会是财富、事业、理想、生活环境、社会地位……
这些因素当然对幸福感都非常重要,但它们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。
那么,影响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?哈佛一项持续了 85 年的研究,给了我们一个答案。
这项研究的名字叫「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项目」,是有史以来跨越时间最长的成年人生活研究。研究开始于1938年,至今已经跨越了85年,换了4任负责人。它跟踪了724个家庭,包括最初参与研究的家庭,以及他们子女所组成的新家庭。
不卖关子了。它给出的答案是什么呢?
是
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」。
这可能跟很多人的直觉相悖。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物质条件才能带来幸福,这项研究一开始也是这样认为的。他们将许多物质条件优越的人纳入研究之中,包括富人、名人和明星。
但是,研究结果发现:这些人的平均幸福感的确比普通人要高一些,但并不是最高的。缺乏交心朋友、较为疏远的家庭氛围,以及不利于建立亲密关系,都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。
平均幸福感最高的人群是什么呢?是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人际关系感到满意的人。跟物质条件、社会地位等其他因素都无关。
这可能是一个令人有些意外的答案,但它其实又很合理。
我在许多文章里都讲过:社交是人类的基本需求。在几乎所有的需求模型中,
积极的社交反馈,都是一项最基本的需求,
跟食物、睡眠、稳定性是并驾齐驱的。
比如:2020 年一项研究发现:当人们长时间缺乏跟其他人进行社交时,会在大脑中引起跟饥渴非常相似的反应,亦即焦虑、不安、恐慌,以及对有效的社交线索的渴求。(Livia Tomova等,2020)
再比如:另一项研究发现:当人类跟有生命的对象互动时,大脑前额叶皮层中有一条通路会被激活;反之,跟无生命物体互动时,这一通路则保持静默。(Ninomiya等, 2020)
以及:2014年一项研究发现:积极的社交线索本身就是一种奖励,就像吃饭、喝水一样,能够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。(Bhanji 和 Delgado, 2014)
也就是说:对于人类来讲,社交并不仅仅是一项心理需求,甚至是一项生理需要。如果缺乏良好的社会联系,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。
原因也很简单:
灵长类动物之所以能够进化成人类,超过这颗星球上的其他物种,依靠的就是两个字:群居。群居所形成的交流和协作可以充分发挥群体的能力,促进智慧更好地形成和发展。
因此,对于社交的渴求,并非仅仅写在人类的基因里。实际上,对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研究,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。
长期来看,如果你得不到有效的社会联系,那其实无异于在让自己的大脑「挨饿受冻」。
可能有朋友会问:可是,我的性格本来就比较内向,甚至还有些社恐。为了满足社交需求,难道我非得强迫自己去跟别人社交,去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吗?
不是的。请注意:我们讨论的重点是「人际满意度」,而不是「你拥有的朋友数量」。
什么叫人际满意度呢?简单来说就是:
你觉得自己的社会联系足够了,那么它就是足够的,跟你有多少朋友、花多少时间去社交,都没有关系。
反过来,哪怕你天天跟朋友在一起,你觉得不够,那就是不够。
因此,内向者反而有更高的优势:他们往往不需要很多朋友,会有更强的独处的需求,因此,他们花在社交上的时间精力,反而要比外向者少得多。
并且,「人际满意度」并不仅仅包括朋友,它的范围是很广的。家人,同事,邻居,身边的陌生人,维持弱关系的点头之交,网上认识的人,等等。但凡一切可能跟自己产生社会联系的,都包含在其中。
同样,它所衡量的,其实并不是简单的「你有多少朋友」或者「你花多少时间跟朋友在一起」,而是:你在生活中,
是否是一个愿意敞开自己、跟别人建立积极而良好的关系的人。
这才是关键所在。
你在生活中,是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,很少跟别人交流,做什么事都独来独往;
还是愿意适当地敞开自己,打开心门,让别人了解你,跟别人建立正向的关系?
后者可能会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,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充实、更具幸福感。
如果你想开始尝试后者的生活方式,可能先从一个简单的技巧开始:
保持微笑。
我知道大家每天都非常忙,也很累。但不妨想一想,你已经有多久没有发自内心地发出微笑了?多久没有主动跟别人问候、打招呼了?
这不仅仅是传达一种友好的信号,同时也是给自己一种正向的自我暗示和肯定。
(当然,部分服务业的朋友不包含在内,他们每天保持笑容已经十分辛苦了)
试着让自己保持微笑,跟店员、邻居、保安、前台、外卖员、快递员……一切产生瞬间联系的人打招呼,点点头,传达一个善意的问候。
试着让自己在跟同事交流的时候,保持友好、善意和克制,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交谈,向对方传达一个良好的信号。
试着在网上看到别人分享生活、分享喜悦的时候,给出不吝的赞美和肯定,让这种快乐融入更大的快乐里面,回馈给每一个人。
生活对每个人都并不容易,但决定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它,至少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的。
其次,可以给自己定下「日行一善」的规则,向他人伸出援手,帮别人一个举手之劳的小忙。
试一试:每天抽出一点点时间,帮别人一个小忙,跟别人建立联系:
可以是解答一个问题,分享自己的见解;
可以是参与讨论和交流,给别人一个响应;
又或是为别人提供一个建议和指导,解决别人的困惑……
我把它叫作
「5分钟给予」
。它并不会耗费你什么,但可以给你带来巨大的精神回报。
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,认为:帮助别人就是为了获得回报,必须当别人给予我同等的回报时,我才会感到快乐。
其实不是的。
给出帮助本身,就是一种正向的奖励,它本身就能激活我们的奖赏回路。
原因很简单: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体验到那种跟他人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紧密感。这种紧密感能够满足我们大脑渴求的联系、认同和价值需求,为我们提供强有力的能量和反馈。
因此,不妨试试为别人提供举手之劳的帮助,无须耗费太多时间精力,而是把它当成每天日常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。有回应更好,没有也无妨。给出帮助的姿态,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和奖赏。
(海阳家政)
分享
发表评论
登录评论
匿名评论
提交
提交
电话咨询